一、極薄煤層開采現狀
按我國煤層厚度分級劃分,地下開采煤層厚度在1.3m以下的煤層為薄煤層。我國薄煤層資源比較豐富,其可采儲量約占全部可采儲量的20%,達60億噸之多,且資源分布較廣,一些煤礦的煤質極好。隨著一些煤礦中厚煤層資源已近枯竭,極薄煤層的開采得到充分重視。
在中小型煤礦企業極薄煤層開采的機械化程度還比較低,特別是采高在0.8m以下的極薄煤層開采,大多還是采用手工炮采,人員多、產量低、事故多、作業環境惡劣、設備維修操作不便。
因此大力發展極薄煤層機械化開采對于開發利用煤炭資源,延長礦井開采年限和實現安全高效開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二、永榮極薄煤層采煤機的研制、定型
重慶永榮礦業公司(原永榮礦務局,1958年建局)下屬的曾家山煤礦、永川煤礦、韋家溝煤礦等都是全國典型的高瓦斯極薄煤層礦區。煤層厚度一般為0.4m~0.6m,頂、底板中等穩定。隨著開采深度的加大(平均開采深度在450m~700m之間),礦山壓力顯現日趨嚴重,瓦斯涌出量明顯增大。因此,改革采煤工藝,發展極薄煤層機械化,對于增強極薄煤層采煤工作面抗災應變能力,促進永榮礦區安全高效生產具有重大作用。
重慶永榮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(原永榮煤礦機械廠,建于1958年)是原煤碳部為服務西南地區建設的大型礦山機械企業,公司下設鑄造、鍛造、鉚焊、熱處理、機加工、機修裝配等生產車間,形成了產品設計開發、工藝、生產、檢驗、銷售一體化的發展格局。主要從事礦山機械整機與配件的生產制造,具有較強的設計制造能力和完善的質量檢測設備與手段。
20世紀70年代初期,為解決永榮礦業公司極薄煤層機械化開采的難題。重慶永榮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在永榮礦業公司的主持下,堅持不懈的致力于極薄煤層采煤機的研究、開發和制造。不斷突破各種技術難題,形成了YRG1型、YRG2型系列采煤機機型,基本實現了極薄煤層條件下的機械化開采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,不斷總結本礦區20余年機械化采煤經驗,在充分吸取國內外采煤機制造先進技術的基礎上,通過多次的工業性試驗、改進和完善,于2000年完成了YRG3新型極薄煤層采煤機的研制定型為MG100-TP,其技術性能滿足了賦存條件在0.45m~0.95m和頂、底板軟硬變化的極薄煤層開采的需要。
MG100-TP極薄煤層采煤機的定型成功,填補了國內極薄煤層機械化開采的空白,受到國土資源部的首肯。產品暢銷西南地區及其他省市、自治區。
三、MG100-TP型采煤機主要結構和技術特性
(一)采煤機主要結構
MG100-TP型采煤機整機重量約7噸,由牽引部、電動機、截裝部以及導向、防塵、底托板等附件組成。采用側面固定式單滾筒,水冷式雙軸伸防爆電動機,同時帶動牽引部、截裝部。
(二)采煤機技術特性
采高(m) 0.50~0.95
截深(mm) 0.65~0.95
傾角(°) <30
煤層硬度(f) ≤3
生產能力(t/h ) 75~120
機身尺寸:
機身長(mm) 4580(底船著地長)
機身高(mm) 350(局部395)
機身寬(mm) 910(不含牽引鏈輪滾筒軸)
機面高度(mm) 375(局部420)
電動機:
型號 YBC-100A
臺數 1
電壓(V) 660
轉速(r/min) 1470
供電電纜規格 MCP-0.66/1.14(35~95mm2)
牽引機構:
型式 液壓錨鏈牽引
鏈條規格(mm) φ18*64
牽引力(KN) 117.6
工作牽引速度(m/min) 1~1.5
(三)采煤機作業方式
MG100-TP型采煤機適用于緩傾斜長壁回采工作面,采用“三股道”的采煤工作方式,配套設備多為SGD420/22型刮板輸送機、單體液壓支柱。
四、MG100-TP型采煤機的應用和推廣
MG100-TP型采煤機具有操作簡便,人員少,效率高,安全可靠等特點,改變了原來傳統的手工和放炮落煤存在的安全隱患大、用工多、效率和效益低下等問題,以該機為主組成的普通機械化設備費用較低。特別適于在中小型煤礦企業推廣使用。從2005年開始MG100-TP型采煤機組逐漸走出永榮礦業公司,推廣到重慶、四川、貴州、陜西、河南、山東、江蘇、新疆、黑龍江等地,受到用戶的一致好評。
以MG100-TP型采煤機為主組成的采煤工作面典型的工藝流程如下:
1.采煤
機巷切口進刀-牽引割煤-人工追機摻臨時支護-收浮煤-整體移溜-摻基本支柱-回柱放頂。采空區采用單排密集支柱切頂,全部垮落法處理。
2.運煤
工作面用SGB420/30(或SGD420/22)型可彎曲刮板輸送機,機巷用SGB420/30刮板輸送機轉運至機巷吊掛式皮帶輸送機到大巷煤倉裝車。
采用MG100-TP型采煤機機組后的綜采工作面,人員大幅減少,月產量可達1萬噸左右。
現舉例說明:
(一)永榮礦業公司1999年以后至2009年期間在曾家山煤礦、永川煤礦、韋家溝煤礦三個骨干生產礦井陸續投入27臺MG100-TP型采煤機,淘汰原用老機型,在普采工作面形成了由MG100-TP型采煤機、SGD420/22(或SGB420/30)型刮板輸送機、HJZA-650(850)型金屬摩擦支柱和2腔型氣垛支架組成的極薄煤層普采工藝配套設備。取得了顯著的效果。
1.使永榮礦區生產礦井的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,單井年均產量超過30萬噸,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。
2.在開采條件適宜時,大量采用普采工藝,降低炮采工藝比例,有利于防治礦井重大通風瓦斯事故。
3.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,改善了采煤工作面作業環境,促進了采煤工作面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的大幅度提高。在同等開采技術條件下,普采工作面單產和工效比炮采工作面分別提高50%和65%以上。
附表一:勞動組織表
工種 |
早班 |
中班 |
夜班 |
合計 |
采煤司機 |
2 |
2 |
2 |
6 |
機組輔助工 |
1 |
1 |
1 |
3 |
拖管線工 |
1 |
1 |
1 |
3 |
摻回柱工 |
9 |
9 |
9 |
27 |
移溜及收浮煤工 |
9(兼) |
9(兼) |
9(兼) |
27(兼) |
開切口、護巷硂工 |
6(兼) |
6(兼) |
6(兼) |
18(兼) |
溜子司機 |
2 |
2 |
2 |
6 |
防塵工 |
1 |
1 |
1 |
3 |
移叢柱工 |
5(兼) |
5(兼) |
5(兼) |
15(兼) |
管柱工 |
1 |
1 |
1 |
3 |
架運料工 |
4 |
|
|
4 |
電、鉗工 |
2 |
2 |
2 |
6 |
班長 |
2 |
2 |
2 |
6 |
乳化泵司機 |
1 |
1 |
1 |
3 |
值班長 |
1 |
1 |
1 |
3 |
合計 |
27 |
23 |
23 |
73 |
附表二: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
項目 |
單位 |
指標 |
工作面長度 |
m |
100 |
工作面走向長度 |
m |
480 |
煤層厚度 |
m |
0.9 |
采高 |
m |
0.9 |
煤層生產能力 |
t/m3 |
1.3 |
循環進度 |
m |
0.8 |
晝夜循環個數 |
個 |
3 |
循環率 |
% |
85 |
循環產量 |
t/循環 |
77.2 |
工作面回采率 |
% |
97 |
平均日產量 |
t/d |
231.6 |
平均月產量 |
t/m |
6948 |
支柱消耗率 |
‰ |
<3 |
鉸梁消耗率 |
‰ |
<3 |
坑木單耗 |
m3/kt |
<3 |
炸藥單耗 |
kg/kt |
<24.5 |
雷管單耗 |
kg/kt |
<130 |
原煤灰分 |
% |
<60 |
(二)四川內江雙鷹集團公司從2006年至2011年在楠木寺井、老鷹巖一立井和二斜井3個礦井共投入使用11臺MG100-TP采煤機,配套SGD420/22(或SGB420/30)型刮板輸送機、單體液壓支柱,大幅減少手工炮采工作面,同樣也取得了顯著效果。特別是2010年6月以來,通過采取切實可行措施,在老鷹巖立井對采煤機截深增加0.15m,人工追機臨時掛梁移柱支護后,僅1202采面的原煤年產量就增加近4萬噸(原煤發熱量達5200大卡~6930大卡/kg),增加產值2千萬元以上,并且提高了工人作業安全性,創造的效率和經濟效益十分顯著,真正實現了安全高效礦井。
附表一:機采與炮采對比表
(楠木寺井2007年)
指 標 |
單 位 |
手 采 |
機 采 |
采煤人員 |
人 |
200 |
45 |
采煤全員工效 |
t/人.日 |
1.8 |
4.3 |
純采煤工工效 |
t/人.日 |
3.2 |
9.8 |
材料消耗 |
元/t |
18 |
2 |
人工工資費用 |
元/t |
35 |
17.5 |
電 費 |
元/t |
0.5 |
6.5 |
原煤灰分 |
% |
40 |
45~46 |
附表二:截深增加0.15m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
(老鷹巖立井2010年)
項目 |
單位 |
指標 |
采煤隊人員76人 |
|
早班26 |
|
|
中班26 |
|
|
夜班9 |
|
|
電鉗工8 |
|
|
管理7 |
對拉工作面長度 |
m |
各120 |
煤層厚度 |
m |
0.70~0.75 |
采高 |
m |
0.75 |
循環進度 |
m |
0.9(原0.75) |
晝夜循環個數 |
個 |
3 |
循環產量 |
t/循環 |
229.4(原119.2) |
工作面回采率 |
% |
97 |
平均日產量 |
t/d |
688.2(原573.6) |
平均月產量 |
t/m |
19270(原16061) |
坑木單耗 |
m3/萬噸 |
5 |
雷管單耗 |
個/萬噸 |
700 |
五、展望未來
通過40余年對極薄煤層采煤機的研發、試產、改進、完善、定型,在永榮礦業公司所屬礦井取得全面成功的基礎上,推廣應用到了全國多個省市。使用單位包括重慶能投集團、內江雙鷹集團、重慶渝西礦業集團、四川川煤集團、黑龍江龍煤炭集團、黑龍江雞西礦業集團等100多對礦井。為煤礦的安全、高效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技術保障,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。我們將以此為契機,不斷創新,始做極薄煤層采煤機制造、推廣、應用的先行者。
上一篇:YRG3極薄煤層單滾筒采煤機
下一篇:YRG4/YRG5極薄煤層采煤機